新手入门:深深浅浅说景深

 -4

想想自己最开始被相机给迷了心窍的,就是那些背景看起来朦朦胧胧而主体依然清晰的照片效果了。没有属于一台自己的相机前,老幻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拍出那样专业感十足的片子来,这似乎就是我最初的摄影诉求了( ╯□╰ )开始系统学习摄影后,发现这种清晰与朦胧的关系时刻影响着我们照片的构成,在摄影中我们把这种表现称之为:景深。

那么,景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教科书上这样解释景深的: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所测定的被摄物体前后距离范围。说得直白些,我们基本可以解释为相机完成对焦时,被摄物体在感光元件上的清楚、锐利范围。

一般来说,景深的变化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感光元件大小

2. 光圈大小

3. 镜头焦距长短

4. 摄影距离的远近

 

我们如何控制景深的大小呢?

 

感光元件大小对景深的影响很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相机的感光元件的面积越大,模糊的效果亦愈明显。小DC难拍出景深效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感光元件太细所致。aps-c画幅和全画幅相比其实并没有形成让人影响深刻的对比,如果我们把对比对象放得更宽泛一些,用普通智能手机差不多1/3英寸的感光元件和全画幅cmos相比,高下立判。这一点也说明了我们为什么很难用手机拍摄出具有非常明显的景深效果的照片。

 -5

 

光圈大小无疑是我们控制景深最为得力的元素了。我们借用一组使用50mm f1.8示例图片来看一下景深的作用效果:

 -6
 -7

当我们使用较大的光圈时,照片中清晰的范围是比较小的,我们把这样的效果称之为浅景深。

景深不会一下子突然由锐利变成朦糊,而是逐渐趋向模糊的。事实上,由照片中的焦点开始,前面或后面的焦距已渐渐开始朦胧,只是我们的肉眼,要去到一定距离才开始察觉到有关变化。

 -8
 -9

反之,收小光圈之后,照片中的清晰范围明显大了不少,我们把这样的效果称之为深景深。

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远近也是影响景深大小的重要元素。在光圈相对较大的前提下,被摄物距离镜头越近,将会产生较浅的景深。站在同一个地方,主体的距离越接近,也会越容易做出浅景深。

 -10

当我们拍摄一丛花中的一朵时,如果我们离想要突出的主体较远,照片的景深就会相对较大。

 -11

拉近了和被摄主体的距离后,同样的镜头焦段和光圈值,我们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效果。

镜头焦距的长短同样也左右着景深的效果。焦距较短的广角镜头能提供较深的景深及很大的后景深,这对我们拍摄风景照片很有帮助。而焦距较长的镜头能提供较浅的景深及较大的前景深,这可以更加特显出焦点的部份,因为散景的模糊部份经己被扩大。

 -12

以郁金香为例,我们使用70-200mm焦段的镜头,分别用近摄端和远摄端拍摄。当焦距较短时,镜头为我们提供了较深的景深。

 -13

同样的,焦距较长时,景深明显地变浅了。

对景深的把控一直是摄影中的重要环节。入坑多年,对景深的合理控制依然是让我觉得经常需要反复揣摩和学习的东西。在现在的数码相机中,我们已然无需每次都精确计算景深,但为了在捏快门时更合乎自己的心意,了解和学习景深依然是十分有必要的。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标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