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新手也要知道的三脚架知识

这次我们来聊一款非常常见的摄影配件——三脚架

我们为什么要用三脚架?三脚架有哪些参数需要注意?我们如何选购一台适合自己的三脚架?答案尽在这篇文章!

 -1

一、我是否需要一个三脚架?

在学会挑选三脚架之前,我们应该先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一支三脚架。

三脚架最基本的用途是为我们的相机和镜头提供一个稳定的支点,而需要稳定支点的原因主要有四大类:

第一类是需要分担重量。如果相机和镜头很大很沉,那么手持拍摄将非常辛苦,这时三脚架可以用来分担重量节约体力。体育比赛、演唱会等使用长焦镜头的场景都经常能见到三脚架和独脚架的身影。

第二类是需要离手拍摄。离手拍摄经常是因为人手不足,例如有一些“单兵作战”的场景需要摄影师本人出镜,那只能依靠三脚架来把相机给支撑起来。

第三类是需要固定机位。视频录像中,固定机位经常会使用三脚架来保持画面稳定。静态摄影中,一些专业的创意手法如全景接片、景深合成、时间合成都需要拍摄同一位置甚至同一角度的多张照片。

第四类是需要稳定曝光。部分风光题材(如星空银河、城市夜景)和部分特殊效果(如雾化水面,云彩拉丝)需要较慢的快门速度。在曝光过程中,相机不能有任何晃动,于是三脚架就派上了用场。

 -2

所以初学者在购买三脚架前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器材的重量是否让你感到吃力?是否经常有相机离手或固定机位的情形?是否想学习专业的风光摄影,爱喜欢拍星空夜景等一些场景较暗的题材?

如果以上任何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是”,那么你很可能需要一支三脚架。反之,如果你的相机比较轻便且机不离手,平时只是休闲地旅游、扫街,拍拍花草、宠物、美食、朋友,那么三脚架可能不是你的必需品。

话说回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也不是个艰难的问题。如果预算充足,可以提前买好,有备无患;如果担心它是不必要的花销,那也可以再等等,毕竟现在物流这么方便,下单后很快就能到手。


二、三脚架的结构

关于三脚架的结构,新手在入门阶段只需明白脚管(Leg)、中轴(Center colum)、云台(Head)和快装板(Quick release plate/QR plate)四部分即可。

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多数摄影三脚架都是由三根单脚管、一根中轴和一个云台组成,快装板则可以连接云台和相机。此外,市面上还有一些没有中轴的三脚架以及一些采用双脚管的摄像三脚架。

 -3

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尽管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三脚架就长上面这个样子,但很多销售场合中所指的三脚架并不含红线以上的云台部分!大多数厂商都选择了将三脚架与云台区分开来,三脚架有三脚架的型号,云台有云台的型号,二者是分离的。

厂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云台也有很多种类,比如球形云台(Ball head)、三维云台(Three way head)、齿轮云台(Geared head)、液压云台(Fluid head)、悬臂云台(Gimbal head)等等。这些云台具有不同的特性,适用于不同的器材和场合。因此厂商将三脚架和云台分开生产和销售,可以方便专业人士根据自身需求来自由搭配。

初学者选择球形云台一般不会有错。球形云台是目前最流行的平价云台类型,方便灵活又小巧便携。

 -4
各式各样的云台

不知道该选哪款球形云台也不必担心,因为厂商也没有忘记广大的业余爱好者,市面上有不少搭配好云台的“三脚架套装”。这些套装的产品图通常包含云台,商品参数中也会提到这个套装所包含的云台是什么型号,部分品牌的型号还会以“三脚架型号+云台型号”出现,大家可以多注意观察。但如果你见到一款三脚架,产品图中没有云台的身影,产品参数中也没有提到包含某款云台,那么恐怕你需要和卖家再次确认一番。如果真的不含云台,你需要单独选购一个才能正常使用三脚架。

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大多数一千五元以下的三脚架产品都是包含云台的套装,而且套装中搭配的也通常是球形云台。一些更高端更昂贵的产品才更容易是无云台的“纯三脚架”。

三、三脚架的参数

三脚架有两个重要数值,一个是高度,一个是重量。

高度又要分为最大高度和收纳高度,重量也要分为承重和自重。这些信息通常都会标明在商品详情或规格参数里。

 -1
某三脚架的一些基本信息展示。

最大高度和承重决定了用的时候舒不舒服,收纳高度和自重则决定了不用的时候舒不舒服

最大高度是指三脚架展开后能达到的最高水平,选购时需要考虑使用者的身高。一般来说,三脚架的最大高度最好不低于使用者身高减20-30cm左右。也就是说,假设你是180cm的个子,那么你三脚架的最大高度最好不要低于150cm,能到160cm则更好。当然,要是你说你的屏幕可以翻转,或者你不介意埋头弯腰,那你的确也可以不在意这个这个数值。

最大承重是指三脚架能承受的最大重量,选购时要考虑自己最沉的器材组合。不光是机身和镜头,还得考虑到麦克风、补光灯、闪光灯、滤镜系统、肩带、电池等各类配件。至于自己器材有多重,可以去官网查,也可以自己称一称。另外,三脚架往往可以用很长时间,很可能会陪伴器材的不断升级换代,因此承重空间最好留有富裕。此外,在大风等恶劣环境中,我们还可能会在中轴下面悬挂背包等额外重物来维持它的稳定性,这一点也再次要求三脚架的承重也不要和器材重量刚刚好。

 -2
三脚架下面挂摄影包可以增加稳定性(还不弄脏包)credit: Dan Carr-Shutter Muse

收纳高度是指三脚架正确收纳后的长度,这项自然是越短越好,但它会受最大高度脚管节数的双重制约。最大高度刚刚已经讲过,脚管节数是指三脚架的脚管被分为几节。只有当最大高度尽量矮,脚管节数尽量多,三脚架收纳起来才会尽量短。但最大高度太矮会导致用起来不会太舒服,而脚管节数多了,三脚架的稳定性也会降低,带来更大风险。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3节或4节的三脚架,最多5节,不会考虑更多节数的产品。那么这时购买者就得在收纳高度与最大高度之间权衡了……

自重顾名思义就是指三脚架自己的重量,这项同样是越轻越好。虽然影响自重的因素很多,但在承重和最大高度限定的情况下,减轻自重通过会以更细的管径与更轻的材质来实现。把脚管变细一听就不太可取,因为这和增加脚管节数一样都是在牺牲三脚架的稳定性,我们不能为了平时的便携就不顾及器材面临的风险。通常情况下,一个标准三脚架的最大管径最好不要低于20mm,如果能到25mm甚至28mm以上则更好。真正能保证稳定性又能减轻自重的方式,是让三脚架用上更高端的材质——碳纤维。相比于市面上大多数铝合金的三脚架,碳纤维三脚架能可靠地减轻重量。当然,这也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更多的金钱——市面上大多数碳纤维三脚架都逼近千元或千元以上。

 -3
三脚架的参数之间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

简单总结一下~

  • 脚架自重:越轻越好,但重了也就是提着沉,没多大坏处
  • 最大高度:高个子买高的用起来舒服,矮个子可以随意
  • 收纳高度:越短越好,但长了也就是提着不方便,没多大坏处
  • 产品材质:碳纤维更好,但也更贵;铝合金便宜,但是更沉
  • 脚架节数:节数越多,三脚架收起来就越小,但用的时候也越不稳,一般3-5节常见
  • 最大管径:越粗越稳,但就是会相应地更大更沉,一般别低于20mm,能25mm以上更好
  • 最大承重:越大越好,至少超过自己最沉的器材组合,但承重太大自重一般也不轻

总的来说,选购三脚架就是在各项参数中找一个平衡点。至于怎么平衡,那便是因人而异的事情了。例如有的人为了省钱,宁愿买沉一些的铝合金,追求“够用就行”;有的人个子本身不高,所以不太顾及最大高度,只想要收纳高度尽量小;有的人非常注重稳定性,于是只选脚管节数最少的和管径最大的三脚架,不怕不便携……总之,大家了解完各项参数相互影响相互制衡的关系后,找一个自己理想的平衡点就行。

另外目前还有些三脚架有反折、中轴倒置、中轴横置、变形为独脚架等附加功能。由于这是对新手的文章,所以这些非核心的内容就先略过,有想了解的可以自己查查~

四、三脚架的品牌

厂商给出的参数规格只有在真实准确的情况下才具有参考意义。更何况在参数之外,三脚架还有很多不易用数字衡量的细节可以影响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要优先考虑大厂的产品来确保自己的设备安全。

以下我给大家介绍部分我使用过或比较熟悉的三脚架品牌,供大家参考。但请注意,品牌知名度高并不等于它的每一款产品都很完美,另外我没提到的品牌也不意味着一定差劲。

(本节内容不涉及商业推广,作者承诺不因提及某一特定品牌或产品而获利)

世界上最知名的三脚架品牌应该是曼富图(Manfrotto)。这是一家创立于意大利的公司,主营相机和灯具的配件产品。曼富图的第一款三脚架产品可以追溯到1974年[1]。1989年,曼富图被英国Vitec集团收购,帮助Vitec集团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三脚架生产商。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Vitec集团在全球三脚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20%,名列世界第一[2],是当之无愧的三脚架巨头。

 -1
意大利三脚架品牌曼富图

中国企业在全球三脚架市场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结合QYResearch发布于2019年的一份报告[3]和MarketStudyReport发布于2020年的一份报告[4]来看,市场份额能进入世界前十的中国企业有百诺(Benro,包括旗下品牌美孚Mefoto)、富图宝(Fotopro)、思锐(Sirui)、伟峰(Weifeng)和环宇(LVG)五家。根据我的个人印象和国内电商的销售数据,百诺、富图宝、思锐三家在国内的知名程度较高,销售数据较好,而伟峰主打低价路线,环宇的存在感相对低一些。此外,国内现在还有一些相对小众、自称只做高端精品的品牌,如马小路、徕图等。

如果以上品牌都满足不了你,市面上还有更高端的Really Right Stuff(RRS)Gitzo(捷信)等品牌可以考虑。其中RRS有着世界领先的三脚架制造工艺,被许多外国摄影师称为“三脚架界的奔驰”(the Mercedes of tripods)。不过RRS的三脚架在国内很难被买到,因为这家公司始终坚持“美国制造”——该品牌的所有产品都在美国犹他州的利希(Lehi, Utah)设计、生产、组装和发货,并且所有原料、零件和配件(甚至包括装三脚架的软包)都采购自美国本土企业[5]。相比之下,捷信的销售规模要大得多,销售渠道也更便捷。这家法国公司创立于1917年,是三脚架厂商中为数不多的百年品牌。它后来也被英国巨头Vitec集团,所以和前文提到的曼富图是一家人。但和曼富图不同的是,捷信只设计生产高端产品,因此广泛收获了极佳的口碑,成为了全球高端三脚架的代表品牌之一。

 -2
捷信是三脚架中的百年品牌

如果人在国外,还有一些市场份额领先品牌可以了解: Velbon 金钟(日本)、Vanguard 精嘉(美国)、Induro(美国)、SLIK(日本)、Oben(美国)、3 Legged Thing (英国)、FLM (德国)、Ravelli (美国)、Cullmann (德国)等


五、三脚架的选购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知道,我一般不公开推荐三脚架的型号,这是因为三脚架的很多参数都会相互影响、相互制衡,具体的选购策略需要根据使用者的身高、用途、负重能力、预算金额和消费观等多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调整。比如有人买三脚架只是为了放在工作室用,不需要便携,只要够稳够高就行;但有的人常年外出徒步旅行,愿意为轻便几百克多付一倍的价格。所以我真的不太好直接给大家一个链接,然后说这个就是该价位“最好”的三脚架。

 

不过这里我还是决定在下面举一些各个价位和品牌中销量很高或比较有名的型号,让新手再次熟悉前面介绍的选购要领,授人以渔。注意!我只是以它们来举例,并不是说它们就是该价位最好的三脚架,更没说是最适合你的三脚架,你一定要仔细研究它们的承重、最大高度、收纳高度等一系列才能买到自己最满意的产品。

 

(本文内容不涉及商业推广,作者承诺不因提及某一特定品牌或产品而获利)

 

思锐E1005A/A1005是思锐最热销的型号,据称在天猫的销量都超过了六万件。(这里简单说明一下,A1005在天猫有售,E1005A在京东有售,京东款算是淘宝款小改款,包含的云台要好一丢丢,差别并不大,所以我们这里把它俩视为同一款。)思锐对这款产品的设计策略应该是低价+便携。为了低价,这款相机采用了铝合金材质,尽管自重达到了1.4KG以上,但售价也进入了四百元以内。为了便携,这款三脚架采用了5节脚管的设计,最大高度不足1.5米,但收纳起来只有35.5cm。

 

百诺AF18+则采取的是另一种设计策略。同样是一款四百元级别的三脚架,同样是铝合金材质和25mm最大管径,百诺采用了4节脚管和1.6米的最大高度设计,理论上稳定性更强,工作高度更加舒适。但代价是重量增加30%(自重1.9KG),收纳长度增加70%(收纳后60cm),相当于是为了工作时的舒适安全牺牲了收纳时的便携灵活。通过这二者的比较,你应该便明白为什么我认为选购三脚架是非常个性化的决策了。

 

至于便携性的典范,就不得不提到富图宝的“空气一号”。这款三脚架的收纳高度和第一款思锐E1005A几乎一致,但价格却几乎翻了一倍。如此高价的原因是因为这款三脚架的脚管采用了碳纤维材质,再加上1减少最大高度和缩小最大管径的配合,它的自重只有0.81KG,是第一款重量的56%,是第二款的42%,因此得名“空气一号”。减重的诱惑力往往是巨大的——尽管这款三脚架只有1.3米的最大高度,但却是富图宝最知名最热销的产品之一。

 

如果需要一台正常高度的碳纤维三脚架,那么它的售价基本通常会接近千元或千元以上。下面这款是曼富图Element 系列中的一款碳纤维入门三脚架、5节脚管、最大高度1.64米的设计,收纳后仅41cm长和1.4KG重。最大高度与承重比前面百诺更强,但收纳起来和自重却能达到前面思锐的水平,相当于是结合了两款五百元以内价位三脚架各自的优点,又好用又便携,但价格自然会不便宜。

在上述讲解中,我简单介绍了三脚架各项参数之间的转换与平衡,以及一些影响定价的因素,大家可以用其他一些产品继续分析。

”。减重的诱惑力往往是巨大的——尽管这款三脚架只有1.3米的最大高度,但却是富图宝最知名最热销的产品之一。

如果需要一台正常高度的碳纤维三脚架,那么它的售价基本通常会接近千元或千元以上。下面这款是曼富图Element 系列中的一款碳纤维入门三脚架、5节脚管、最大高度1.64米的设计,收纳后仅41cm长和1.4KG重。最大高度与承重比前面百诺更强,但收纳起来和自重却能达到前面思锐的水平,相当于是结合了两款五百元以内价位三脚架各自的优点,又好用又便携,但价格自然会不便宜。

在上述讲解中,我简单介绍了三脚架各项参数之间的转换与平衡,以及一些影响定价的因素,大家可以用其他一些产品继续分析。

不过对于大多数初学者而言,我不建议为了买三脚架做过多分析或感到过分纠结,因为归根到底,三脚架只是一个支撑相机的东西,具有非常基础的功能,所以我自己认为初学者不值得耗费超级多的精力在它的选购上,只要你没有买款特别沉的去徒步旅行或买款主打轻便的放工作室这种背道而驰的做法,有一两款大概符合预期的就可以下手了。

当然,如果你的资金充裕,对捷信等高端产品照样可以下手。但至于用五千元三脚架和五百元三脚架拍照有什么差别,我也说不太清楚……大概是用五千元耳机和五百元耳机听歌的差别?贵的自然好,但便宜的都能用……

话说回来,我最后再补充两条选购建议:

  1. 对于正常大小的三脚架,不建议购买三百元以下的产品。我知道淘宝上有大量百元上下的三脚架,但我也多次见证他人使用这类三脚架时遭遇断裂或倾倒,以致于相机损坏。按照现在的工艺和成本,以安全合理标准设计的三脚架,很难只标价一两百元。另外,几千元上万元的相机放在一百块的三脚架上,想想也不能放心吧……
  2. 对于价格敏感的初学者,可以优先考虑国产品牌。不可否认外国大牌有着不少高端精致专业的产品,但在千元价位内,百诺、富图宝、思锐等国产品牌往往有着更高的性价比。因此,尽管有时外国大牌会发售一些低价产品,但建议不要盲目下单。

六、其他新型三脚架

1. 桌面三脚架

桌面三脚架其实就是缩小版的三脚架,因为高度特别矮,所以一般会放在桌面上使用,也就因此得名。有时它们也被称为迷你三脚架或便携三脚架。

受限于拍摄高度,桌面三脚架的用途比较有限,一般用于拍摄桌面上的美食、静物等小件物品,也勉强可以带去拍星空等拍摄高度不是特别重要的风光题材。但如果你要用它拍摄人物采访等场景就有些难受了。

桌面三脚架普遍比正常大小的传统三脚架要便宜一点,大多数产品都在100-400元之间,不过也有部分产品超过千元。不过大家选择购买桌面三脚架的原因往往不在价格,而是在于超小的体积和重量——很多桌面三脚架的整体重量不超过一斤,收纳高度就一瓶正常矿泉水那么高。正因如此,一些不方便携带大型三脚架的场所也可以见到这类产品出现(记得要遵守相关法律和场所规定)。

购买迷你三脚架依然可以重点关注之前的几个参数,像百诺这款产品仅为一盒牛奶的重量(253g),还是碳纤维材质,不过承重只有3KG,且无中轴、脚管不能伸缩,因此最大使用高度仅19.3cm。

而富图宝这款同价位的产品,重量是上方的三倍以上(780g),并且是铝合金材质,但有8KG的承重能力,展开脚管和中轴后最大高度可以达到44.5cm。

以上又是两款设计策略不同的产品,所以(再一次唠叨),三脚架很难直接比较性价比,真的要看自己的用途。

 -1
这款曼富图的PIXI EVO颜值很高,我自己也有,但稳定性确实一般

2. 八爪鱼三脚架

八爪鱼三脚架和桌面三脚架有很多共性,比如较矮的工作高度和较好的便携性。它的主要区别在于脚管是柔性的,因此可以被拧成任何一种形态,适应多种场景,支持各种创意。

由于材质不一样,八爪鱼三脚架的售价会比桌面三脚架更加便宜,价格通常在两百元以内。

在全民VLOG时代,不少视频博主也将八爪鱼三脚架作为自拍手柄使用。

 -2
Credit: Phil Ryan, nytimes

说到八爪鱼三脚架的品牌,就不得不提到宙比(JOBY)。宙比从2006年推出八爪鱼三脚架,据我所知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八爪鱼三脚架生产者,而且它自始至终都视八爪鱼三脚架为业务中心,因此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八爪鱼三脚架品牌之一。你也不必担心它只卖这个不赚钱,它现在已经属于英国VITEC集团,和之前提到的曼富图、捷信是兄弟品牌……

 -3
宙比 JOBY 的八爪鱼三脚架

宙比唯一的缺点就是贵……3KG承重款要卖400多元,而5KG称重款甚至能卖到一千多元(不过也很佩服能有让八爪鱼承重五公斤的技术)。因此如果你资金充裕又想买个八爪鱼来玩,那么宙比是最专业最靠谱最大牌的选择。但如果你对价格较为敏感,那其实国产品牌的产品也值得考虑。

国产品牌中,我于2018年和2020年分别购买过富图宝(Fotopro)和优篮子(Ulanzi)的一款八爪鱼。现在这两款中我主观感觉优篮子的MT-11更值得推荐,因为更高的承重以及富有创意的多功能云台(夹手机和安相机都不用其他配件)。本文之前品牌环节没提过优篮子是因为它主打VLOG配件,并不算是一个三脚架品牌。

另外,由于八爪鱼的脚管是柔性材质,所以它的可靠性必然会比传统三脚架更差。因此我建议大家:

  1. 不要去试探八爪鱼的承重极限,适可而止。如果器材很沉很贵,买宙比要放心一些。
  2. 做高难度姿势(比如倒挂,横向支撑等)时要有保险措施(比如栓好绳子)。
  3. 尽量不选择被店家含在套餐里的三无八爪鱼和十元左右的超低价八爪鱼,就算不买宙比也最好找个像样的品牌。

七、三脚架的安全使用贴士

1. 相机还装在三脚架上时,不要随意移动三脚架

虽然经常看到有人杠着带相机的三脚架到处跑,但我还是得提醒大家,这是很多相机说明书中明确禁止的行为。一两次没翻车并不代表没有风险。

 -4
佳能相机说明书中都会提到这条

2. 优先伸出顶部较粗的脚管,如果高度不高再伸出开底部较细的脚管,最后才是中轴

升起中轴确实比伸出三条脚管省时省力,但三脚架的稳定性(理论上)也会大减。因此中轴应该是高度实在不够时才拿出手的下策。另外脚管也要优先伸出顶部较粗的脚管,而不是底部较细的脚管。

 -5
优先展开粗的脚管 Credit: Darlene Hilderandt, Digital Photo Mentor

3. 大风天气需要处理好相机肩带,可以摘掉或者固定起来

相机在三脚架上的时候本用不到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标签

发表评论